*太阳系*    *天文学史*    *趣味物理*    *论坛*    *新闻*    *友情链接*

北京天文台

NASA

蒙德极小期    Maunder minimum

    1645-1715年[顺治2年—康熙54年]太阳活动非常衰微的时期。

  自1610年[明万历38年]使用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以后,到19世纪中叶已经积累了大量观测资料。黑子的11年周期已为天文界所公认。1843年[道光23年],德国天文学家斯玻勒在研究黑子纬度分布时发现:1645-1715年的70年间,几乎没有黑子记录。1894年[光绪20年],英国天文学家蒙德在总结斯玻勒的发现时,把1645-1715年这一时期称为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1922年他又撰文以极光记录的显著减小来论述存在黑子延长极小期的可能性。

    随着对太阳活动现象研究的扩大和深入,各方面的资料都证实了黑子11年周期的普适性。因而,关于黑子“延长极小期”的问题似乎已经被人们否定并逐渐淡忘。1976年,埃迪旧案重提,他综合欧洲极光的记录、东方肉眼所见黑子的记录、树木年轮中放射性C含量的测定结果以及早期日冕观测的记载,论述了在1645-1715年间太阳活动的情况,认为这70年间太阳活动异常衰微,实际上可以说是停止了。埃迪把它称之为蒙德极小期。埃迪认为,从上千年的太阳活动史来看,近200多年来人们所看到的11年周期,如果不是一种暂时现象,至少也是颇为反常的。

    埃迪对蒙德极小期的理解同目前所熟知的太阳活动周期性观念有矛盾,因而也涉及对太阳活动规律和物理机制以及日地关系物理本质的认识。目前,对蒙德极小期究竟是否存在,争论很大。无疑,17世纪和18世纪初期中国观察太阳黑子的记录,对解决这个问题是很有价值的。

 

 

 

 

 


网页制作    李丹

E-mail    1644@sohu.com

版权所有    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

2000年9月1日